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正文

多地二手房挂牌量激增,楼市何处去?

来源:金融界    时间:2023-07-11 21:55:45

近期,多地二手房市场从“横盘”“阴跌”状态,转而变成“量价齐跌”;同时挂牌量飙升,让敏感的楼市更显脆弱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此类状况正在由三四线城市向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蔓延。

作为维系楼市大循环平稳运行的最后一环,二手房市场变动也令整个新房市场与土地市场捏了把汗。


【资料图】

二手房“量价齐跌”

自2023年以来,全国二手房挂牌量持续走高,且这一状况正在向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蔓延。

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,2023年6月重点10城挂牌量同比呈现不同幅度的上涨。其中,苏州同比涨幅超140%,遥居首位,杭州和深圳位列第二、三,同比涨幅均在100%以上,较去年同期实现了翻倍增长。

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对全国13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量的情况进行统计,也得出同样结论。

今年6月初13城二手住宅挂牌量为199万套,相比今年年初159万套增长了25%,说明今年上半年多城的二手房出售意愿很强,但由于市场交易遇阻,进而产生了房源激增的问题。

从绝对规模看,重庆、成都和上海的二手房挂牌量规模相对大,6月初分别为22万、20万和18万套。同时,对比年初挂牌规模,今年6月份上海、武汉和西安的增速最大,分别为82%、72%和40%。

行业普遍认为,二手房挂牌量飙升主要受到交易量下行影响,供大于求的矛盾持续凸显,导致二手房“越卖越多”。同时,“量价齐跌”进一步加剧市场恐慌情绪,引发部分城市出现二手房抛售潮。

以北京为例,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,从4月份开始北京二手房住宅网签交易量持续下行,至6月份仅为11607套,环比下降10.6%,成交数据已经跌至2023年3月的一半。

随着二手房成交量明显放缓,为了加速卖出手房源,业主降价出售成主流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5月北京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由涨转跌,环比下滑0.6%;6月北京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76275元/平方米,环比下滑0.09%。

截至6月末,北京二手房挂牌量已近20万套,逼近城市历年挂牌数据记录。

在这方面感受最为直接的便是房产中介,伴随着上半年二手房市场“量价齐跌”,全国范围内中介门店数量也在肉眼可见地减少,“卖不动”“议价空间增加”成为行业共识。

不过,在贝壳研究院看来,二手房新增挂牌量增加背后的另一大关键原因是换房需求的增加,只是因为二手房交易不畅,导致许多改善性购房者“卖一买一”的计划难以实现,而并不全是外界所渲染的“资金在逃离楼市”。

新房市场再次下滑

而在行业看来,二手房早已不是一个孤立的市场,其与新房市场、土拍市场以及机械工程、建筑建材、装修设计等众多行业都影响深远。盘活二手房市场,提高房子的流通性,对于激活楼市活力意义重大。

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等地热点区域新房市场之所以仍能保持超高认筹率,甚至衍生出假结婚、茶水费等一系列违法行为,用以争夺摇号资格的现象,很大程度上也在于该区域一二手房价倒挂,对于部分中心区域豪宅楼盘,可能一套房子差价超过2000万元。

但如今随着二手房市场从“横盘”到“阴跌”,再到“量价齐跌”“挂牌量飙升”状态,原本由一二手房价倒挂引发的“抢到就是赚到”也变成了伪命题。

日前 上海著名豪宅项目翠湖天地一套豪宅降价1189万元引发围观 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该房东1月前以低于市场挂牌价约500万元的价格(2480万元)竞拍获取该房源,想要以3188万元挂牌出售。但事与愿违,不到一月时间内连续十多次降价,至7月2日挂牌价已降至1999万元。

换句话说,尽管目前一线城市绝大多数二手房挂牌价变化不大,但成交量急剧下降,过去用来赚钱或对抗通胀的二手房变现能力严重不足,进而导致新房销量在去年原本基数较低的背景下再次下滑。

日前克而瑞发布的新房销售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0620.2亿元,同比微增0.2%,然而6月单月销售数据却下滑严重。

2023年6月,重点30城新房供应量环比上升34%,成交量环比却出现9%的下挫态势,同比下降幅度更是达到25%,再度刷新历史最低水平。

要知道,自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危机爆发以来,加之疫情影响,去年全年各地新房销售额几乎已经降至历史冰点。

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预测称,若三季度无强有力的救市政策出台,整体新房成交规模还将低位持稳,环比降幅和累计同比增幅将持续收窄,维持弱复苏主基调。

土地市场不及预期

此外,新房市场遇冷,还直接降低了优质房企对于拿地投资方面的积极性。

中银证券统计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全国(300城)成交2.56万宗土地,合计成交建面13.0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15%;成交总价1.48万亿元,同比下降21%。

报告同时指出,这一结果还是在各地有意识提高优质地块占比、通过延长土地款缴纳时间等方式让利开发商且城投、轨交、建筑系等地方性国企兜底等前提下所得。

从区域来看,上半年长三角、大湾区城市群楼面均价同比分别提升33%、31%,杭州、上海、深圳等城市均拿出了不少主城区“压箱底”的核心地块;而成交总价近长三角一地为正增长(17%)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6月末的第二批集中土地出让中,不少热点城市受到新房市场影响,如深圳超总地块未触顶、无锡8宗宅地仅1宗溢价,土拍结果远不及市场预期。

因此,中银证券研究认为,未来2-3年地方财政收入可能会持续受到土地成交大幅下降带来的压力。

“需进一步促进人口流动”

而不可否认,“土地财政”受挫又是目前阻碍各地经济发展的最大症结之一。

“一段时间以来,由于房地产市场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规范乱象,使得大家对房地产的整体评价不高,甚至带有一些情绪,但房地产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非常大。”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、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教授在今年2月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直言,简单来说,如果房地产好了,整个经济运行也会比较平稳;反之,整个经济的增长运行也会受到较大的压力。

目前,一方面绝大多数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仍在提升,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严重不景气,而导致土地财政收入剧烈减少。

连平认为,未来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,意味着更多的产业、资金、劳动力和技术人才会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。那么,发达地区对住房、生产用地、商业用地、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,当地政府可以卖出更多的地;反之,人口流出的中小城市,就比较困难,因为那里没有产业和人口流入,住房需求可能会出现收缩,土地卖不出去,政府收入就会减少。这样一来,就会出现“富者越富,穷者越穷”的状况,这在未来五到十年会更加明显。

因此,要逐步摆脱土地财政带来的负面影响,连平建议,需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政策放松劳动力的自由流动。“发达国家已基本做到完全自由地流动,国内目前正在逐步取消限制,推动更多的人口自由流动,从而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真正成为全国统一的市场。”

但也要注意的是,人口自由流动后,劳动力更多的是流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。但有些城市规模已经很大了,例如北京、上海的人口都已经超过了2000万,因此要从结构上适当控制超大型城市的人口聚集。

此外,对于楼市,连平认为,现在的政策已经做了大量调整,很多政策都在逐步落地。下一步市场可能要解决的问题,一方面是金融要进一步宽松,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支持房地产市场、房企和房地产行业;另一方面,要想房地产市场真正出现好转,销售要能跟上去。

但他认为,“保交楼”政策中存在一个结构性问题,即融资放松为房企提供的信贷额度总量不算少,但获得融资机会的基本都是盈利状况非常好的头部房企,非头部房企或中小型房企获得的融资机会非常少。

因此评价该政策为“锦上添花有余,雪中送炭不足”。这是当前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的基本问题,全球的商业银行都有这样的特点,锦上添花的活儿很愿意干,需要雪中送炭的时候就缩回去了。

来源:观网财经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起点珠宝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  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